招生就业
 

2021年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招生

发布日期:2021-06-30   发布人:   浏览次数:;

 

白龟湖畔,国鼎山前,美丽的平院校园,朝阳的化环专业,优势完备的学科平台,博学多才、胸襟开阔的学业导师,欢迎你加入平顶山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大家庭,你的努力、我们的助力、优秀校友的引力将共同打造你成功的明天!

——院长  李青彬 

专业设置

化学工程与工艺

毕业生可以到化工、炼油、轻工、环保、能源等部门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往届毕业生30%以上在大型国有企业工作,20%在省外一二线城市从事产品研发、项目开发等工作,10%自主创业或进入政府部门工作,35%以上被985、211等高校录取为硕士研究生。

材料科学与工程

毕业生可以在塑料、化纤以及新能源材料、功能陶瓷等行业从事材料设计、加工、质量检测、技术管理等工作。

环境生态工程

毕业生可到环境保护、市政园林、城建规划等行政管理部门,生态与环保科研院所、市政等专业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研究院,环境咨询公司、环境工程及设备制造等行业就业。

化学

主要在教育行业担任中学化学教师,从事与化学相关的课程教学、教学研究和组织管理工作。也可在制药、新能源、化工等行业从事研发、检验检测、技术和市场推广等。

专业特色

化学工程与工艺

专业特色

河南省一流专业,河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学校首批3个硕士学位点建设学料之一,拥有1个省级优秀基层数学组织和1个校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的学科知识,具备创新创业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化工、材料化工特别是尼龙化工领域从事设计开发,生产运行和技术管理等工作所需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特色

依托尼龙新材料河南省重点产业学院,全面对接尼龙材料产业链。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以及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具有较强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实践能力、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创新素质、创业精神、国际视野、组织和管理能力,能够从事材料没计、制备、加工、检测、技术管理等工作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环境生态工程

专业特色

学业导师引领,课题驱动;教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8项,通过省级重点实验室等学科研究平台提升学生科研素养。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生态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基础知识,具有较强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企事业以及环境生态保护部门从事环境污染訪治、环境检测、生态修复等工作所需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化学

专业特色

采取“分流培养”模式,创新驱动、因材施教,以中原名师工作室为载体,依托丰富科研课题资源,导师全程助力,全力拓展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空间。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现代教育思想、理念和教学技能,掌握扎实的化学理论、知识体系和实验技能,能够胜任中学化学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优秀教师。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数师78人,其中教授9人,博士44人,省市级优秀教师、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科技专家等15人,省、校级骨干教师11人,聘有校外行业导师25人。高学历高职称教师的数量位居全校之首。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获批首批河南省一流专业,建设河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河南省本科教育线上教学优秀课程2门,河南省十四五规划教材1部,河南省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现有河南省优秀基层组织1个,获河南省教学技能比赛奖励10项。新工科项目(面向“中国尼龙城”战略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探索与实践)获河南省、教育部立项,实现了我校新工科项目“零”突破。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申请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已被受理(目前是学校唯一一个接受受理的专业)。

学院现有教师立项建设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2项,完成、在研省部级项目30项,获省教育厅重点项目立项10项,科研总经费1000余万元。发表教学研究和科研论文3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50余篇,核心期刊100余篇,获得省级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20篇,发明专利15项,科研成果总量列全校首位。

特色培养模式

全程导师制培养模式

自2011年以来,持续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从大二开始,通过双选方式确定师生结对,形成师徒关系。持续三年的培养中,以科研项目为依托,通过导师规范指导,学生自主实践探究,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共同营造浓郁的科研意识和学术氛围,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和实践创新的能力。该模式有效实现了传统“教”学模式向“导”学模式的转变,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开设特色人才培养订单班

设立“尼龙化工”订单班和“亚坤班”。订单班打破原有的专业限制,由相近专业的学生根据专业基础、志趣爱好和就业意向自主申请,遴选入班。在订单班里,学生除了完成原专业的学习计划之外,还要完成订单班里量身订制的“特设课程”。特设课程由不低于2门的“专业扩展课”和不低于2门的“行业特征课”组成,这些课程的讲授由不低于50%的行业专家参与完成。订单班学生修学的“特设课程”学分存入“学分银行”,可分别冲抵通识选修课学分和素质教育拓展类课程及第二课堂学分。在不增加学生学业负担的同时,可保持培养方案的相对稳定,同时适应订单培养的需要,实现学业到就业的顺利对接。

 考研情况

部分学生考研一览表

学生姓名

专业

录取学校

录取专业

学校层次

石俊蕊

化学工程与工艺

厦门大学

材料与化工

双一流

王莉芳

化学工程与工艺

大连理工大学

化学工程

双一流

刘璐

材料科学与工程

湖南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双一流

张俊格

材料科学与工程

郑州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双一流

侯露苗

材料科学与工程

郑州大学

材料与化工

双一流

李丽亚

材料科学与工程

郑州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双一流

李畅畅

材料科学与工程

郑州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双一流

闫凯悦

材料科学与工程

哈尔滨工业大学

材料与化工

双一流

王水苗

环境生态工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林业

双一流

马金龙

环境生态工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双一流

王冰

环境生态工程

郑州大学

资源与环境

双一流

于小妮

化学

郑州大学

有机化学

双一流

马玉婷

化学

郑州大学

分析化学

双一流

于小生

化学工程与工艺

郑州大学

材料与化工

双一流

王菁

化学工程与工艺

郑州大学

材料与化工

双一流

张欢欢

化学工程与工艺

郑州大学

材料与化工

双一流

杨建婷

化学工程与工艺

郑州大学

材料与化工

双一流

张蒙

化学

郑州大学

分析化学

双一流

朱欣

化学

郑州大学

无机化学

双一流

孙紫微

材料科学与工程

云南大学

新能源材料与技术

双一流

李躲辉

环境生态工程

兰州大学

生态学

双一流

袁梦祥

环境生态工程

云南大学

生态学

双一流

 

就业情况

部分学生就业情况一览表

毕业生姓名

就业单位名称

李二锋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尼龙科技有限公司

张晨曦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尼龙科技有限公司

陈敬军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联合盐化有限公司

李信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联合盐化有限公司

张沛

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杨玉展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尼龙科技有限公司

李锦辉

中国石化中原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陈海文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尼龙科技有限公司

董梦龙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尼龙科技有限公司

韩小味

平顶山神马工程塑料有限责任公司

汪茹

平顶山神马工程塑料有限责任公司

杨明明

平顶山神马工程塑料有限责任公司

王潇凝

华能渑池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林思雨

平顶山神马工程塑料有限责任公司

张彭辉

平顶山神马工程塑料有限责任公司

于豪

平顶山神马工程塑料有限责任公司

雷晨辉

平顶山神马工程塑料有限责任公司

赵丽恒

平顶山神马工程塑料有限责任公司

赵伯龙

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刘华钰

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陈奎杰

中国石化青岛炼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刘纪鹏

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嘉兴石油分公司

刘鑫文

中原石油勘探局有限公司

王锋

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程耀辉

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校企合作项目

近年来承担横向课题16项,解决企业技术难题10余项,创造效益5000万元以上。

项目一览

负责人

合同名称

资助经费

曹可生

本质阻燃尼龙6关键技术研究

15

李松田

低分子量苯乙烯马来酸酐树脂合成研究

20

马威

磁性复合光催化材料的合成及快速降解氮氧化物的性能研究

20

冯洋洋

有机化合物的金属缓蚀性能研究

3

罗晓强

尼龙66改性(高抗冲击尼龙)材料开发

20

田刚

天然产物提取和分离装置的自动化控制、物联网及安全防护智能监控系统项目

5

罗晓强

高分子材料(尼龙6)技术交流

5

罗晓强

尼龙6、66复合材料(改性)开发

21

罗晓强

尼龙6/碳纤维复合材料开发

10

韩永军

高强石墨材料的开发

9.5

齐光

平顶山市种质资源普查及结果分析

18

李松田

尼龙科技公司中水回收利用研究

10

李青彬

聚天冬氨酸的开发与制备技术研究

20

田刚

用于含烃空气处理系统的助燃催化剂的开发

15

赵干卿

聚环氧琥珀酸开发制备技术研究

25

李松田

N,N-二乙基-硝基苯胺系列产品合成工艺的开发

10

 

 

 

 

 

 

 

 

 

 

 

版权所有©平顶山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 地址: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城区未来路南段 | 联系电话:0375-2579600